校友园地
对话舒余学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贵大法学校友访谈录(十六期)
2020-12-21 | 浏览量:706
“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你的家乡摆脱贫困。”这是舒余学姐在采访中所说的最让人动容的一句话。伴随着2020年末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贵州大学法硕联合会组织开展了优秀校友采访活动,此次采访活动的对象是从贵州大学诉讼法学专业毕业两年,现驻扎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光照镇新益村的舒余学姐。
(舒余学姐接受线上采访)
舒余学姐在采访中表示,即使毕业后,也十分关注母校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贵州大学在毕节市赫章县开展的“博士村长”项目,贵州大学众多博士毕业生、各位优秀的师兄师姐们纷纷投身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这让舒余学姐既受鼓舞又感慨万千。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舒余学姐在晴隆县主要担任村主任助理与脱贫攻坚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舒余学姐于2019年12月初到新益村时,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与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村内的基础公共设施已经完善。为了保证贵州省九个县高质量脱贫,舒余学姐所在的脱贫团队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村民住房条件、教育、医疗、饮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舒余学姐为新益村木卡田组独居老人汪启昌户进行“钉钉”服务)
据舒余学姐的描述,她进村后为老百姓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进行“透风漏雨整治”,提高各村民的基本生存环境质量;后又帮助村内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辅导,帮助众多青少年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不乏遇到过一些难题,如与村民进行协商与沟通、帮助村民理解并支持政策等问题。学姐认为,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以真心换真心,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各脱贫小组为老百姓服务的诚意与热忱,所有问题便随之迎刃而解。
(舒余学姐为新益村木卡田组学生开展作业辅导)
2019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九个贫困县相继脱帽,预示着贵州省脱贫攻坚迎来胜利的曙光。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舒余学姐解答了我们的疑惑——晴隆县新益村脱贫的关键性产业是什么?由于新益村喀斯特地貌遍布,石漠化严重,自然环境不适于蔬菜种植,脱贫小组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决定种植烤烟与花椒等经济作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下,驻村脱贫工作人员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从指导种植、到烟苗培育、再到病虫害防治直至销售”的完整产销链,至2020年,新益村烤烟共种植近4000亩,位列全县第一。
(晴隆县新益村烤烟田)
舒余学姐认为,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省负责,市县落实,乡村专人专事”的工作模式,是贵州省脱贫攻坚战获胜的关键。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用党员的力量激发村民势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力,以党建引领脱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另一重要因素。驻村工作虽然艰苦,但从舒余学姐的言语中,我们却感受到了她的满足与欣慰。学姐认为应该用“干部的幸福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人的价值应该在社会与奉献中得到实现。如同舒余学姐在其自述性文章《我的扶贫故事:一路泥土一路芬芳》中写道:“他们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在脱贫攻坚战中感受着这个伟大时代的美好”。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国泰民安,既是舒余学姐眼中的美好,也是我们新一代中国青年砥砺前行的奋斗目标。
(舒余学姐为新益村木卡田组黄祖光户修缮窗户)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了解到,舒余学姐本科与硕士所学专业均为法学。学姐在采访中谈到,过去七年的法律学习经历,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中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专业知识不仅培养了她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她能更有条不紊的进行扶贫工作;也有助于调解村民间的家庭生活、土地、或民间借贷等纠纷;同时,脱贫工作也能更好地帮助学姐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舒余学姐认为,正如贵州大学法学教授穆昌亮老师在课上所说,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怀”,即一颗悲悯之心,如此才能将冰冷的法条变成有温度的制度。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舒余学姐在校期间)
舒余学姐在采访中谈到,作为一名法学院的毕业生,可以深入基层为深度贫困县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是自己的幸运。能亲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民服务,这一经历为自己将来在审判岗位的工作中与参与建成法治社会的道路中,更好地奉献一份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的尾声,舒余学姐向即将毕业的新一届贵大学子及刚踏入贵大校门的研一新生们提出寄语:“多读书,多思考,勿忘师生与同学情谊。”舒余学姐表示,会继续践行贵州大学法学院“法本于德,行以弘道”八字箴言,无论是本职审判业务还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都会继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争取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在此,也仅代表法硕联合会全体成员,祝愿舒余学姐能在今后的人生中继续披荆斩棘,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