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博士村长”开展法治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2025-03-28 | 浏览量:11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之际,贵州大学法学院“博士村长”实践团队于2025年2月8日至23日深入毕节市纳雍县,开展基层法治服务专项行动。团队通过精准普法、纠纷调解与人才培育“三管齐下”,让法治力量切实融入群众生活。
靶向普法:从“听不懂”到“用得上”
在纳雍三小五年级课堂上,11岁的留守儿童王小雨(化名)第一次参与模拟法庭。“我扮演了报警的同学,现在知道被欺负时保留证据最重要。”她展示手抄报上的“法律盾牌”图案说道。团队针对山区儿童设计的20节互动课程,覆盖防欺凌、防性侵等六大主题,课后调查显示,95%的学生能准确说出至少3种维权途径。
农贸社区的妇女维权专场同样反响热烈。“丈夫酒后动手,我以前只会躲回娘家。现在学会了怎么申请人身保护令,还拿到了法律援助电话。”参与活动的张秀兰(化名)指着《维权指南》里的流程图说。据县妇联统计,项目开展后,社区妇女法律咨询量同比增长4倍。
针对老年群体,团队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生活。在农贸市场,一场方言情景剧《免费的陷阱》让围观群众连连点头。“上周要不是学生们教的反诈口诀,我就花3000块买了假理疗仪!”68岁的刘建国(化名)掏出手机展示已安装的国家反诈APP。行动期间,团队累计阻止潜在诈骗7起,挽回经济损失5.2万元。
多元解纷: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
在纳雍县高原村,一起僵持半年的土地边界纠纷被成功调解。村民赵有才(化名)和邻居在团队指导下签署了首份区块链存证调解书:“学生们画图测量讲法律,我们心服口服。”目前,团队建立的“法律明白人+村干”累计化解彩礼纠纷、赡养矛盾等15起,调解满意度高。
反诈情景剧:乡音浸润筑牢防骗堤坝
在纳雍县雍熙街道,团队表演的方言情景剧《小心有诈》引得围观老人阵阵喝彩。剧中“养生专家”用免费鸡蛋诱骗老人购买伪劣保健品的桥段,正是取材于本地真实案例。演员们操着浓重的口音,把诈骗话术拆解成“不轻信、不转账、多问娃”的顺口溜,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拍手复诵。“以前总想着‘不贪便宜就不会上当’,现在才明白还得学会查证。”雍熙街道68岁的王秀兰(化名)边说边展示手机里安装的反诈APP。此后,老年人主动咨询法律问题的比例翻了一番,老年人反诈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图为团队本次实践活动宣传册 图为团队自制反诈短片截图
团队下一步计划要“长效赋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团队将对部分有文化基础的村民进行法律培训,教会村民互相帮助,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真正让法治服务扎根乡土。
编辑|路 程
校审|陈熠翔
一审|金 鑫
二审|张亚军
三审|石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