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十里书社”第十三期:《国际法的价值论》
2022-05-18 | 浏览量:287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2022年5月16日晚上19:00,由贵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办,法硕联合会人文部承办的第十三期“十里书社”读书会活动在逸夫楼423智慧教室举行。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贵州大学法学院唐海清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唐海清,贵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国际法、民商法、文化遗产保护法,现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贵州省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库专家、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查专家库专家。
为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工作,本次读书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开始,由唐老师给同学们讲述推荐本书的原因,他说:“虽然这本书2006年就出版了,但是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对现今国际法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整本书以“国际法的价值”为全书轴线,首先考察国际法价值的相关基础,然后重点建构国际法的价值体系,接着提出实现国际法价值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途径,最后阐明中国的国际法价值观。全书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论述严谨,观点鲜明,表达通达,文字精练,值得反复阅读。”
接着,同学们开始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并就读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老师交流,当同学问到如何在国际法中体现中国话语权时,唐海清老师回道:“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当今提出的各种主张,都是契合国际社会发展的,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法治观等。其次,中国在争取更多话语权的同时,也为之付诸了实践,如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新冠疫情来临之际挑起大国担当,这些都是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表现。”在回答国际法作为软法,如何实现其自身价值时,唐老师认为,当今世界,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定越来越多,应努力消除“丛林法则”,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要让软法“硬”起来,国际法价值的实现恰恰是在不断排除影响其价值实现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展示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唐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点评,在他看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能够感受到大家对学习的热情,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同时也让自己更加勤于思考,教学相长,方知自身不足,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继续积极参加读书会,从书中领悟知识,从书中立志修身。
至此,贵州大学法学院第十三期读书会圆满落幕!
图:蒋朝月 文:刘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