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十里书社”第十一期读书会:《对“伪心理学”说不》
2021-12-16 | 浏览量:550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走近书籍,你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奇思妙想,也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心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2021年12月3日晚上18:30,由贵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办,法硕联合会人文部承办的第十一期“十里书社”读书会活动在逸夫楼423智慧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贵州大学郭笑老师作为主讲嘉宾。郭笑老师,贵州大学法学院校聘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公派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犯罪心理学。
为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工作,本次读书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伊始,郭笑老师给同学们解释了推荐《对“伪心理学”说不》的原因,总结了整本书的要旨在于说明“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郭笑老师用自己的事例向大家介绍“个案叙述”就是人们更愿意接受案例带来的直观冲击,而很少愿意去研究枯燥的数据;“安慰剂效应”也即经常说的积极心理学,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得到自我安慰的效果;“选择性偏差”、“控制变量”和“概率”都是心理学在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方法,特别是控制变量法,被称为心理学的核心。郭老师语气幽默诙谐,现场掌声不断。在谈到心理学和法学的关系时,郭老师说到:“书上的理论固然正确,但是很多理论不能完全被现实化,就好比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是否该下调这一规定,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要根据未成年人的智力发育情况,心理成熟程度去衡量的,但这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了,又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紧接着,同学们开始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并就读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老师交流,当同学们问到对那些被证伪了的东西是否该一刀切时,郭老师说到:“科学不是万能的,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些知识可能现在是被证伪,但说不定将来就成为了真理,所以我们不管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都需要拥有一种批判性思维,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而在回答“心理学如何在庭审上起作用,提高庭审效率”这一问题时,郭老师阐述到:“心理学虽然属于交叉学科,但很多东西也还处于摸索阶段,心理学与法学联相系的一个实例就是证人证言,但其是否具有证明力还需要结合个案情况。虽然现在也有所谓的测谎仪,但是却没有哪一个案件是把测谎仪数据作为证据来证明嫌疑人有罪,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是未来的一个期许,需要研究者共同努力。”
最后,郭老师对本次读书会做了总结,他认为,读书会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到知识,老师也会在课前认真准备,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希望今后的读书会能够越办越新,越办越好!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同学们应该用书籍来堆砌自己,用知识去丰富生命内涵。至此,贵州大学法学院“十里书社”第十一期读书会圆满落幕。
图:周婷婷
文:刘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