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贵州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21-07-12 | 浏览量:575
—————————————— 乡村振兴·强国有我—————————————
·前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特别关注,强调要加大后续扶持力度。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贵州易地扶贫搬迁规模全国最大、城镇化安置比例最高,后续扶持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重要指示精神,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顺利实现社会融入,保障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
贵州大学法学院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依托法学院自身学科优势,深入了解、、学习调研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优秀治理经验,2021年7月12日上午,由辅导员王冰、谭璐带队,10名硕士研究生组成“乡村振兴 强国有我”社会实践团,抵达毕节市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此正式拉开了本次实践调研活动的序幕。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情况简介:
柏杨林安置点是毕节市七星关区2017、2018年度城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目前贵州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搬迁安置点,位于七星关经开区和主城区之间,紧临厦蓉、东清高速出口,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柏杨林安置点占地1037亩,计划投资23.3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48栋7265套、安置搬迁群众6372户29001人(贫困人口5728户25424人)。下设和美、阳光、幸福三个社区,按照城市社区建设标准进行打造。
配套建设商铺18栋2.6万平方米,配套建设2所小学、2所幼儿园,设立了柏杨林街道卫生院,紧邻的区第二人民医院正在建设中;配套建设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大棚、中药材组培中心、育苗中心等产业设施。
————————————————初入“柏杨林”—————————————
刚到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果就给队员们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热情点赞:贵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不但让搬迁户“搬”进了新房子,而且“迁”出了好日子,实现“搬得放心、稳得住心、住得安心”。
基础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做好教育才能使脱贫致富之路走得更加长远,柏杨林街道显然在教育方面下足了工夫。柏杨林街道新建2所幼儿园,并新建七星关区荔湾实验学校、柏杨林恒大阳光小学和前所小学。搬迁家庭适龄子女已全部入学,目前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共916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共6149人。学校基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有序,解决了搬迁群众子女的教育问题。
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乡村必不可缺的两个指标。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以社区广播、山体公园、民族娱乐活动中心、幸福社区民族书坊、诚悦书店、阳光书苑、市民讲习所、工会讲习所、党群服务站、群团工作站、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实践广场等多彩的形式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促进其尽快融入城市新生活。
公园里矫健的身姿、书坊和讲习所里认真的背影、广场上热烈的鼓点及活动中心欢快的笑谈令人羡艳。社区街道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领导一切”“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透过标语横幅,反映了柏杨林街道对居民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及真抓实干。
便民服务设施——在柏杨林街道上,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卫生院等应有尽有,每隔百米就修建的干净卫生的公共厕所、开通公交路线、设立公交站点等这一系列的便民服务配套设施为安置点的居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这一系列的城乡综合服务设施的建设,满足了搬迁群众的衣、食、住、行的需求,为居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不仅让他们从大山里搬出来,还能更快地融入了城市生活,过上好日子,变成“幸福人”。
——————————— 扶贫车间助就业·乡村振兴万象新————————-———
“您觉得这个工作车间怎么样,收入方面如何?”
“之前在浙江工作的时候虽然有几千块钱,但是不能照顾到家里面,现在好了,在家旁边就能工作,虽然说在这里收入没有在浙江的时候高,但好在工作灵活,能够在工作之余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一个月能拿到一两千吧”
“这边这么灵活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一种薪资结算方式呢”
“计件,做得越多得的越多,主要是灵活”
“这边工作地离家有多远”
“我家就在后面,旁边就是幼儿园,走两步就下来工作了”
接受采访的杨阿姨,在易地扶贫搬迁之后,觉得这项政策切实的改善了租住条件,搬迁点的交通状况和诸如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相当完善,能充分的感受到搬得放心,稳得住心,住得安心,融入人心,在新社区感受到了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柏杨林街道现有电子零件、服装加工等5个扶贫车间,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三送就业专项行动,精准开展“点菜式”培训,让扶贫车间和群众双方实现灵活用工、灵活就业。
————————————————政策先行·稳得住心————————————
从“山头”到“城头”,从农民到“市民”,从贫困日子到幸福生活,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党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
在柏杨林街道恒大路上,有一间店面吸引了调研队员的注意,那就是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该中心提供求职登记、用工信息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职能,社区工作人员以此积极引导群众到扶贫车间务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贫困户只要有就业意愿,自觉积极参与培训并获得从业资格证,即可分配到相应的岗位,获得工资报酬。
在政策扶持上,柏杨林街道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标准,全面落实扶贫车间奖补政策,确保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可以享受一次性奖补、免费技能培训、小额贴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水电租金补贴、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增强他们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建设了198个扶贫车间,开发了1.3万个就业扶贫公益专岗,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66万人。扶贫车间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正在撑起七星关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大梦想。
·小结·
我院师生一行12人,通过首日的走访、学习,从基础教育、文化建设、便民服务、就业扶贫等方面,对幸福、阳关、和美三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分析,对柏林杨易地搬迁安置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