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工作
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2013-01-07 | 浏览量:31
各学院(部)团委(团总支):
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埋头苦干,稳扎稳打,为祖国的事业献上自己的力量。经研究决定,在今年寒假开展以“学习贯彻十八大,投身实践春晖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从而获真知,长才干,做贡献。
参加对象
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均可参与。
活动内容
各学院(部)团委、团总支、各学生团体根据今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以学习“十八大”精神为主,重点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服务活动:
积极开展“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学习与宣讲活动。
积极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寒假期间回到家乡,结合当地农民工子女的实际,围绕工作手册“九个一”的活动内容,广泛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常识培训、文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陪伴农民工子女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
开展“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下乡支教、调查研究地区等方式深入基层,培养吃苦耐劳,稳扎稳打的精神,为家乡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组织一次乡村(社区)志愿服务。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在乡镇团委的组织协调下,进行一些“关爱空巢老人”的义务服务,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处于弱势群体的人们感受到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关心与照顾。
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和专业,通过到公司、企业去进行实习、调查、观摩,以丰富自身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开展科普宣传、法律宣传、环保宣传、科学教育等活动。普及卫生健康、防灾减灾(防凝冻)、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知识,为乡(镇)、村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应用技术培训等。让广大的农民群众明白科学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树立用科学方法来实现产量的最大化,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以及人力资源节省最大化的意识。以便以后的农业能更好更快发展。
开展学术科研实践活动。与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服务相结合,动员参赛学生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围绕作品选题,深入调研、撰写论文等,形成和完善高质量的参赛作品。
开展“工业强省、青年争先”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和农科技术。为家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生产、销售等涉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方面,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信息优势,开展科技、市场、人才、项目等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农科专业学生可开展实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开展其它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在校学生(含研究生、高职高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等,不少于两周,并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做到人人参加社会实践,个个都有实践成果。
四、活动原则
为了保证寒假社会实践能够安全、有序、高效、顺利开展,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不开展大规模聚集性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真实原创”原则:上交的优秀实践成果、报告和总结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3、“安全第一”原则:重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4、“就近就便”原则:活动就近就便开展,服务本乡本土。
5、“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科技创新”原则:通过实践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为科研活动的开展做好相关调研工作。
6、“校地互动”原则:加大社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加强校地合作。
7、“团队与个人相结合”原则。可以组织具有共同兴趣的项目团队,实行同一项目分散实施;也可以单个学生独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五、实践层次
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全校学生要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实践资源,深入基层,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于家乡经济社会建设。做到人人参加社会实践,个个都有实践成果。
六、实践形式
寒假返回家乡的青年学子,可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家乡的扶贫开发建设,以自己的所学所能为家乡做实事,回报家乡人民;鼓励有条件的同学争取参加科研项目,利用寒假完成一些小型课题研究;鼓励广大团员青年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专业知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调研、实习、科研、自主创业、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形式。社会实践结束后,可形成调研报告、实习报告、科研论文、创业经验介绍、志愿服务心得等成果形式,可以辅以媒体报道、视频音频资料等。
七、工作要求
1、请各级团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安全,使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请各学院(部)团委(团总支)于2013年3月29日将活动总结及个人总结材料交到校团委科技实践部。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左柏洲 胡志诚
联系电话:0851—8292260/18285118312
联系地址:共青团贵州大学委员会科技实践部(英姿超市三楼)
电子邮件:universitygzks@163.com
共青团贵州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