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工作
关于做好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
2014-12-24 | 浏览量:725
各教研室:
根据校教发【2014】85号文件和《贵州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的有关精神,为做好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高我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大毕业论文(设计)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改革力度,在总结往届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使用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模块(以下简称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对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各管理环节实施网络化管理,经学院讨论研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立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冷传莉
副组长: 宁立标 魏 红 张林鸿
领导小组:李卫国 田莉姝 吴红宇 程昭伦 康 军 孙志煜
成 员: 刘 诚 方 印 黄 蓓 侯正涛 李 萍 王 玲 胡卫
申开琼 王春丽 穆昌亮 祝 颖 田应梅 张 玉 房波
刘爱军 曾伟雄 李宏权 肖艳红 李一丁 刘沂江 钟佳萍
王 伟 陈 松 卓轶群 刘 莉 胡 灵 李 卓 肖 松
阮志群 毛元学 范电勤 崔 静 刘月凤 张艳丹 樊朝彬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院教学科研科
办公室主任:陆万莲
二、总体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网络化管理,是为了从手段上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在组织管理、选题原则、指导教师配备、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要求上,仍然按照《贵州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操作的环节有:教师题目申报(审批)、学生选题、题目确认、任务下达、开题报告、指导过程记录、成绩登录等环节。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分别须根据实际检查情况以及现场答辩情况进行填写和记录。
3.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及其内容,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专业能力训练特点,不得用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的论文、设计等替代该环节的训练。
4.2015年继续使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软件(简称PMLC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全校所有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仅作参考。“PMLC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论文的抄袭重复量,其论文内容的水平与质量,应由指导教师把关。
5.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除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进行指导外,原则上指导教师与每一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每周不得少于1次。6.
三、指导教师选配及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由有一定科研经验、对课题熟悉的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不能独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可协助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开展指导工作。
2.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
四、选题环节要求
1.选题原则
(1)基本性原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必须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2)综合性原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要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综合考虑方案设计、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实验与数据处理、绘图、资料查询、外文翻译、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训练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性原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以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实际应用类题目为主,减少或避免虚拟式题目,原则上不得选择综述式题目;
(4)创新性原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结合生产、科技和社会领域的前沿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注重理论应用创新、实验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技术应用创新等;
(5)适度性原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难度和份量要适当,题目不宜过大,也不能太简单,应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工作量饱满,经努力能完成任务;
(6)“一人一题”原则:原则上一个学生一个题目,以避免抄袭,保证独立完成。对大型综合题目,需几个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时,其课题的总体设计方案,课题组的每个学生均要参加,每个学生应有工作量相当、内容有所区别、相互协作的独立完成任务,并加副标题以示区分;
(7)“因材施教”原则:应有意识地引导有潜力的学生勇于接受综合性课题,以培养锻炼其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和钻研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另外,应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拟题目,但须经指导教师审定,且满足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要求,并由指导教师按审题程序申报;
(8)题目更新原则:每个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近三年的重复率应加以控制。
2.教师题目申报及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提出或经指导教师认可的学生自拟题,题目数量应大于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人数,原则上应多于学生人数的10%,并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填报题目名称、类型、来源、性质、内容要求等相关信息;
(2)各教研室要认真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审定工作,以教研室为单位召开专题论证会,对题目进行逐个论证,就候选题目的性质、来源、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及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把关,同时做好会议记录;
(3)论证通过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教研室主任同意后,由教师本人录入“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批。
3.学生选题及要求
(1)对经学院正式审批确定的题目应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向学生公示,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进行选题。选题实行双向选择及分配,学院对学生选择后的题目进行综合平衡,统一协调,最后确定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报教务处审批。
(2)经教务处审批后的题目,一般不得更改,确需更改的课题,需由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到教务处实践科办理相关审批更改手续;
(3)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任务书的要求应明确、具体,格式应规范。
四、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总体工作计划
- 选题工作时间为2014年11月25日——2014年2月20日,主要工作内容为教师题目申报(审批)、教学科研科公布选题、学生确认选题等。
- 2014年12月30日之前,各教研室应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初选工作,并在本学期放假前一周内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以便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开展资料查阅、社会调查、撰写文献综述等工作,为开学后的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做好准备。
- 2015年2月23日-2015年3月10日,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 2015年3月11日-2015年3月21日,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
- 2015年3月下旬-2015年4月下旬,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2015年4月下旬,以教研室为单位对学生前半期毕业论文的写作进度、论文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
- 2015年4月下旬-2015年5月15之前,学生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2015年5月18-22日,进行学生答辩资格审查。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学生毕业论文的交叉评阅
- 2015年5月25日-2015年5月29日,由各教研室组织毕业论文答辩。
- 答辩完毕后,各教研室于2015年6月3日将答辩成绩汇总后交教学科研科。并报送“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情况汇总表”、“优秀毕业论文”候选名单。
五、其它
1.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须在15周前完成答辩及成绩登录工作。
2.各学院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时,要向学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时间安排,让其正确处理好毕业与就业之间的各种关系,强调遵守纪律,端正态度,杜绝抄袭,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3.加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的管理,避免一切失控现象发生。
4.毕业论文(设计)中的相关管理类表格,2015届毕业生除《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外,其余一律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自然生成的表格(以下简称系统表格)。
5.根据贵州大学评估中心要求,《贵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审核表》、《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贵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周志》、《贵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成绩评定表》等表格,都应打印或填写成纸质文档并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与检查。表格中的签名处,须用手写签名。
6.请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的“登录成绩栏目”登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切忌进入“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登录。只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进行成绩登录,系统则自动将学生的该环节成绩转入“教务管理系统”。
7.由于“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仍在试运行过程中,各学院在使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与问题,希望及时与教务处联系,教务处联系人:余志强 王中杰;联系电话:8292071、3621020;
8.“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详细操作指南见附件(仅作参考)。
9.《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南》文档可通过登陆贵州大学首页,点击“管理机构”进入“行政部门”教务处网页“实践教学”栏目中的下载专区下载。
六、周志记录
1.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志记录开始时间,原则上从开题开始计算。各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和规定;
2.从开题开始,原则上每周至少应有1次指导记录。各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对指导记录间隔进行调整,但指导记录总次数累计不得少于8次,也不可将8次指导记录连续放在一周内完成;
3.“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周志,是如实反映师生互动、沟通过程的记录,教师对学生填写的内容不满意,可再次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反复填写,不必在系统中进行修改;
4.周志内容、字符数不作具体限定,由指导教师、学生酌情填写。
5.毕业论文(设计)篇幅要求:取消按学科要求字符数的规定,按论文类和设计类提出基本字符数要求:论文类:1.0-1.5万字符;设计类:0.8-1.0万字符;
6.论文类题目,须另附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须另附一份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陆万莲
联系电话:8292153、8292076;
电子邮箱:mailto:jwcsjk08@126.com。
附件:1.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操作指南;
贵州大学法学院
2014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