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法学院院长冷传莉教授接受《新声》杂志专访
2014-03-28 | 浏览量:24
由《中国研究生》贵阳通联站主办的新声杂志,近期对我院冷传莉院长进行了题为《律师之职、心系学子、为人之道——初探法学院一姐之风采》的专题采访,采访中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例如研究方向的选择、法学教学改革、理想主义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解答,鉴于篇幅限制,现将部分内容刊登,全文请关注《中国研究生》贵阳通联站的官方微信gytlzhan查看,也可以直接扫描本文最后二维码关注。
律师之职、心系学子、为人之道——初探法学院一姐之风采(节选)2014年3月24日下午5时,天气初好,小编一行来到位于逸夫楼二楼的法学院院长办公室,今天的目的是为了采访法学院院长冷传莉教授。踏入冷院长办公室,冷院长还在处理事务,小编们在院长的招呼下稍等了一会。等待期间小编打量起办公室里的陈设,书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告诉小编冷院长的工作是多么的繁杂,墙上挂着的来自海南大学法学院的画也让小编感受到,不论对个人的学问修养还是学校的发展进步,仅仅闭门读书是不够的,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必不可少。小编也见识到了冷院长处理事务的作风,深感冷院长工作风格的干练与雷厉风行。片刻之后,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了。
小编:冷院长您好,我们了解到您注意研究的是民商法,来访之前我们从法学院学生那里收集到了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在研究生学习初期怎样选择研究方向,您能给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吗?
冷:咱们学校法学是一级学科,这个下面有十个研究方向,比如民商法、宪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国际法、军事法,军事法一般不予开放,所以法学下面有九个研究方向,九个研究方向下面又有民法、商法、合同法、物权法,每个方向下面都分得比较细。首先是选择大的研究方向,这肯定要考虑个人的兴趣。我个人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这辈子如果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和研究,然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对他的人生可能是比较幸运的一件事情。当然兴趣有时候也要和社会当前的需要有一定的结合,不能太脱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的既是自己感兴趣的,又能为社会所用,这样今后的人生价值感会比较强。在方向选择上,大的方向是这样,小的方向也是一样的,如果对民商法中的商法方面比较感兴趣,那么目前社会对与商法里面的证券,保险,金融对相应的的人才需求比较多,确定这个方向后,研究下去,学一些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那么今后无论是继续深造或者考博,还是今后要到公司或司法部门工作,我想都是有用武之地的。
小编:听了您说的一番话,我有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某位同学,在进入某专业学习之前对该方向很感兴趣,但是来到学校读了一些书后,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先前的兴趣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道法律专业的学生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有的话应该如何解决呢?
冷:我的理解是,一开始的兴趣可能是比较肤浅的兴趣,对该学科可能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只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或者是个人的经历原因,对这个事物很感兴趣。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就没有兴趣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看,一是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己的兴趣,但是任何学科都有它难的地方,万事开头难嘛。二就是专业确实选错了,想象和现实完全是不一样的。我想人这辈子是有机会改变很多东西的,不是一考一选就定了终生。像马云,他以前是学习英语的,现在搞阿里巴巴非常成功,他现在走的路和他当时学的专业,不能说没有联系,但是联系也不是多么紧密。所以我觉得,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选择的机会,重要的是看清楚每一次选择,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正确地认识社会,作出对自己比较正确地选择。
小编:我另一个问题是,您是学习经济法出身的,随后您一直从事法律工作,相当于法律成为您终身的事业。
冷:对,我是本科是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系,我们那个时候的经济法其实更偏向于今天的民商法。法律应该是我的终身职业,我不想改变。我女儿其实问过我这个问题,她问我,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的话我还会不会选择法学,我说我会。现在很多人比较务实,当律师很能挣钱,但事实上我当时选择法律这个专业,跟这些都没有关系,我就是出于一种对这个职业的兴趣。我那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见习律师》,您们这代人可能都不知道,那个电影男演员叫孙淳。当时我才初中,看了这部电影,我当时就觉得我应该或者我就想学法律。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笑)比较追求理想主义,觉得当律师可以还无罪的人清白,给无论是老百姓还是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我认为这个职业的价值特别崇高,我应该去从事这样一种很有意义的职业。
小编:那么冷院长现在从事教育,是更有意义了,这样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帮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冷:其实我最早的职业兴趣是做一名律师,但是在毕业的时候阴差阳错没有当成律师,到了贵大成为一名老师。那个时候我选择当老师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可以兼职当律师。我个人对法律实务更感兴趣。我认为法律这个学科本身实践性很强,书本对书本是不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经常告诉我们的学生,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应该学以致用,不管是学了五年还是七年的法学,关键是当出现一个问题或者案例时,是否能够解决。我觉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现在好多学生,包括博士,虽然是以学术研究为主,但是好多人对一个刑法或者民商法的案件都说不清楚,提不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那么我觉得这样的学问做得也不那么有说服力。
小编: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纸上谈兵,接触的案例比较少,实践得比较少。
冷:我们的教学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因为我们相当一部分老师是没有实践经验的。这是中国教育反映出的问题,而且我们法学的教育与法律职业并没有直接接轨。美国大学的法学院以培养律师为目的,它训练学生像律师一样去思考问题,它的法官是从优秀律师中选拔出来的。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学生毕业了,可以去考律师、考法官、考检察官,可以去企业做法务,做公务员,甚至是与法律没有关系的事情,教育和法律没有直接接轨。
小编:美国大学的很多老师都是从优秀的律师中选出来的,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教给学生很多的实践方法,以及更加务实的东西,这种情况在国内短期是无法改变的。
冷:确实比较难以改变,不过现在我们学院当选了首批“国家卓越人才法律教育培养基地”。这个培养基地比较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是和实务部门探讨一个联合培养的新制度。我们的老师去法院挂职,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老师的实务经验,也有实务部门的厅长来我们学院当老师,给学生讲解实务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形式来弥补教师实践方面的不足。学生也有实习,但是可能力度还是不够。因为中国法学院的教育主要还是成文法,不是案例法;主要讲解法律条文和基础理论,不完全讲案例。还有法学院没有职业训练的功能,职业训练也没有在法学院完成,这是因为受到各方面的制约。现在法律专业的职业训练主要由实务部门来担任,就是到法院实践两三年才能上手。这也是中国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所有的应用型学科,比如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等可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在努力,我们学院有模拟法庭,每月一庭,就是每月有一个正式庭审,让学生去观摩,已经做了很多年了,这对学生是很好的训练机会。我们大概三分之一的老师有实务经验,所以才入选了首批“国家卓越人才法律教育培养基地”,贵大是贵州省唯一一所入选该基地的高校,全国只有58所,这也是我们努力取得的一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