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法学院研究生、本科生赴清镇麦格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2014-07-23 | 浏览量:18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大学生融入社会、投身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我院组织广大研究生、本科生积极参加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院的安排,我院组建了两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奔赴清镇和息烽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活动安排,“保留少数民族活动,重拾特色文化遗珠”实践小分队由学生科贺明吓老师带队,前往清镇麦格乡开展实践调研活动。经过充分的准备,实践队伍于7月22日上午八点准时出发奔赴实践地点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本次社会实践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参观、走访等方式对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及调查研究,并结合本专业知识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提供建议。
7月22日上午十点,“保留少数民族活动,重拾特色文化遗珠”实践小分队准时到达清镇麦格乡,我们的实践活动受到当地乡政府、团委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当日,实践小队先后来到了麦格乡龙滩村苗寨村寨和麦格村布依古寨,参观了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建筑物,并深入村寨走访调查,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文化信仰、民族传统刺绣、民族服饰、饮食等信息。通过走访当地少数民族村寨,与村民进行座谈交流中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给村寨带来的巨大变化,村民们告别了以前的小木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的狭窄的碎石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以前村里面脏乱差的现象现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避免村寨古建筑和一些民族特色建筑物遭受城镇化建设的破坏当地政府为此出台专门的规定加大对民族建筑的保护力度,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节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极大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同时,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由于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所以关于当地苗族历史的发展我们只能从当地村民的口述记忆中了解到一些。二是,少数民族手工品制造面临失传的危险,在我们调研的两个村寨中,由于苗族传统刺绣和服装制作技艺保留的比较好,我们还能亲眼看到手工制作的精美苗族服饰,但是其发展也不容乐观。相比而言布依族的民族服装的制作却很少传承下来,大部分布依族村民都不会制作本民族服饰,他们的民族服装大多都是工厂机械化生产制作的。三是本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也面临断层,调研中我们得知,老一辈村民都会讲一些本民族语言,但是年轻一代在学校从小都是接受普通话教学或者由于外出打工上学,很少有机会接触本民族语言,只有在家的时候才能讲一下本民族语言,关于语言的遗失,布依族尤为明显,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整个布依族村寨中听得懂并且会说布依族语言的寥寥无几。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不仅体会到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也深切感受到政府对少数民族村寨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极力的保证了少数民族生活的富裕、安定。“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而实践团所看到的少数民族村寨中正是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局面。同时,针对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应当认真对待,充分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积极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献谋献策,提供一些可行性解决建议。
贵州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的一个特色品牌活动,得到了院党委、行政的重视。我们要继续发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良的团队精神,不断完善、提高服务水平和意识,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准备充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研究生程兵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