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教育
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实践队赴猴场乡法律服务中心调研并调研丰林村扶贫攻坚情况(四)
2017-07-16 | 浏览量:185
7月14日上午,在安顺市普定县司法局的积极协调与安排下,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上午9时半来到猴场乡法律服务中心展开调研。
首先,队员们集体参观了猴场乡法律服务中心,并与猴场司法所王恩来所长进行了热切地交流,法学院研究生实践服务队队长孙其琛就基层调解的法律效力这个切入点与王所长进行了深度交谈。
猴场司法所所长王恩来和实践队员深入交流
紧接着,猴场乡党委委员刘嘉、普定县司法局副局长王伟、普定县司法局办公室主任陶令辉、猴场司法所所长王恩来、猴场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天荣,与实践队全体队员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职能、实践困难与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座谈会。其中,猴场司法所所长王恩来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进一步阐释了社区矫正工作与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使队员们了解到基层司法工作的不容易与艰辛。之后,猴场党委委员刘嘉向同学们展示了近几年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基层司法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并由猴场司法所主任王天荣为同学们讲述了在几次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队员们深感基层司法工作的艰难,为猴场法律服务中心献出了连连掌声。
实践队与司法局、法律服务中心领导老师开展交流座谈会
随后,实践队队员卢磊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解基层矛盾的监督、监管问题向司法所领导提出自己的疑问。王恩来所长认为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他表示,法律服务中心根植基层,了解群众,通过晓之以法,动之以情的方式,在调解中使双方达成合意,让当事人双方都得到较为满意的处理结果。而在调解人员的选择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要去选择在当地德高望重并且有影响力的退休干部、寨老等人士,他们工作和生活经验丰富,对于群众工作等都有多年总结下来的一套办法,高效、便捷、直达病灶是他们的代名词。落实到监督上,每一个纠纷事件的调解都是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参与下,事前请示,事后报告,一旦出现有失偏颇的状况,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会及时出面纠正错误,并重新进行调解。
猴场乡党委委员刘嘉与实践队员交流
实践队员卢磊与领导老师交流问题
猴场司法所王恩来所长回答队员们的问题
法学院刘鑫同学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年接案量以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调解书是否需要经过司法确认才具有法律效率的问题向司法所领导提出疑问。王天荣对问题一一进行了回答。他表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平均每日接受的群众咨询有5起左右,每日的调解咨询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到现在为止,猴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成功调解的案件有300余件,出具调解协议书60余份,咨询总计已经达上千起。而对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调解书效力问题,他表示司法所的调解在当事人之间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而且在基层群众的调解活动中,其一般采取现场兑现的方式,在当事人达成合意的情况下,在矛盾激化前直接处理。但是基层纠纷多且杂,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格式并不是很规范,这也是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攻克的一大难题。
猴场乡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天荣就队员们的问题进行解答
最后,王伟副局长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队全体队员进行了高度赞扬,在普定多天奔波劳碌进基层,没有一位队员叫苦掉队,调研态度端正,为司法局和法律服务中心等的 基层司法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其次,他对目前普定县司法所在当地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才稀少、机制单一、资源有限的三个难题,并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未来的建设方向提出了展望。
贵州大学法学院暑期实践队调研猴场乡法律服务中心
下午,法学院研究生实践队到达了今天调研的第二站——坪上镇丰林村,这是普定县司法局的对口帮扶村。一个原本有着379户,1401人的村落,如今却仅有600余人常年在家,其中有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身患残疾的老百姓。在与村支部书记杨光兴和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王勇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县司法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及县政府有关脱贫攻坚的要求,有效落实“113(一户一个猪圈三头猪)和133(一户三个鸡圈三百只鸡)”的要求,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尽自身最大努力做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
实践队调研丰林村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座谈会
在与村干部了解情况后,法学院实践队和司法局来到了司法局精准扶贫对象王自美的家中,一起为其门窗安装玻璃。简简单单的几十块玻璃,不仅为王自美的家挡风遮雨,更显示着司法局真切的扶贫心态,以及法学院研究生服务群众的实践宗旨。
实践队员给贫困户房屋安装窗户
司法局和实践队给贫困户房屋安装窗户
习总书记说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论是猴场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还是丰林村脱贫攻坚的工作,这里的基层人员都很好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合格基层工作者,面对人民群众应该有的责任心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通过一天短暂的走访调研,也使我们实践队员对基层工作者如何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法学院研究生会/文字:李嘉恒、孙其琛
摄影:徐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