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教育
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实践队赴普定县秀水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研并参观化处镇现代农业建设(五)
2017-07-16 | 浏览量:123
7月15日上午,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普定县秀水村参观调研。队员们在秀水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秀水村建设秀水景区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展开座谈会,参会的领导老师有普定县司法局副局长王伟,秀水村村委会主任、秀水公司法人代表王明应,村委会委员、调委会主任张正海,秀水村司法所所长皮晓涛。
首先,秀水村村委会委员、调委会主任张正海为队员们介绍了秀水村基层法治工作的情况,并介绍了秀水村依托企业帮扶,自力更生建立秀水景区的主要历程,这一做法不仅为基层村民群众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体现了政府助推扶贫的“三变”模式在实践中的成功。当张主任说到村民入股的具体情况时,他激动地讲出“秀水五股”这一词。经了解,这五股分别是人头股、土地股、笑益股、孝亲股和发展股。人头股是指按秀水村村民家中几口人按人头分股,占10%;土地股是指村民按出让土地的多少来按亩分股,占30%;笑益股是指能让秀水景区工作人员高高兴兴来上班而分的激励股,占30%;孝亲股是指给村中满65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分发500元的补助,会准时发放,占5%;发展股是留出来共发展之需,包括景区维修、入股村民重大疾病补助等浮动性的内容,占25%。通过张主任的讲解,队员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称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并从法律层面上为秀水景区的人员管理与股权分配提出了专业意见。
实践队与秀水村法律服务中心领导开展座谈会
之后,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彭啟胜同学就秀水村对群众上访问题提出了疑问,秀水村调委会主任张正海从矛盾出现前与出现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答。他表示基层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主要体现在干群关系的处理上,在矛盾激化前,基层干部要端正态度做实事,深入群众当中,想民之所想,矛盾自然不会出现。如果错综复杂的基层民情一旦发展到矛盾凸显,基层村组织将立刻组成专项小组跟进上访人进行调解,贯彻落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要求,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其他队员也纷纷对调研所需要的问题进行了询问,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实践队员向秀水村法律服务中心咨询问题并认真记录
随后,秀水村村委会王明应主任作为贵州秀水旅游开发公司法人代表为队员们介绍了秀水村村民数量、土地面积和景区面积等基本情况,并介绍了秀水景区目前的管理情况与旅游开发前景。他指出,秀水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必可避免的矛盾,曾经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上访和纠纷。但是,秀水村要发展乡村旅游,并一步步推动着民主发展示范村建设,只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就一定会克服种种困难,更好更快地发展。最后,秀水村司法所所长皮晓涛从基层调解与法律宣传工作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秀水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心得。此次座谈会圆满结束。
皮晓涛所长与实践队员进行交流
秀水村法治宣传展板
下午,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化新村了解现代农业建设情况。其中,队员们主要参观了朵贝茶种植基地与百亩荷花种植基地两个农业基地,普定县司法局张涛权主任为队员们介绍了化处山地作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展现出普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农业到融合农业、从低端农业到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
化处镇千年茶树
化处镇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村民们增加了收入,过上了好日子;出产的特色农产品打响了品牌,走出了贵州;其所创造的新发展模式成为周边地市争先效仿的标杆。走在田间的道路上,队员们深感现代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并深切的体会到基层发展要靠特色、靠创新、靠科技才能有所收获。
化处镇百亩荷塘
法学院研究生会/文字:李嘉恒、孙其琛
摄影:孙其琛